出生于云南昭通的阮殿蓉在大学期间主修法学,毕业后分配回原籍,原本应该成为一名“ 律政俏佳人”的她,人生轨迹最初和普洱茶是两条平行线。然而,命运却为她埋下了更多伏笔。后来,阮殿蓉因为工作缘故, 由滇西北转入滇西南,这才有了她和普洱茶命中注定的际遇。
少年时的阮殿蓉,家境优渥,她童年的记忆里已然弥漫了普洱茶的香气。从小就在母亲供职的供销社里玩耍,柜台橱下便多见饼、砖、沱之类的普洱茶商品,这些形状各异的普洱茶被她随手拿来把玩。父亲在运输公司做调度,常年运转于各个茶产区和宜宾、自贡、内江、成都等地, 也会经常把这些茶区的茶叶带回家,跟着父母喝茶,已经成为她很日常的一件事。
在大学,阮殿蓉与出生云南凤庆的先生结缘。先生的祖上与普洱茶渊源厚重, 外祖家世居茶马古道重镇鲁史,曾经开办过茶庄“ 俊昌号”,这些因素都成了她亲近普洱茶的触媒。婚后为解决分居问题, 她随着先生由家乡转调到了当时云南茶叶最大产区的勐海工作。与所学专业对口, 任职于勐海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振思铁合金厂,初为人妻的阮殿蓉那时候心心念念的生活,也无外和其他普通女性一般,相夫教子,做个贤妻良母。忽然一天,一纸委任状,将她的余生和普洱茶紧紧联结。
1998 年11 月,30 岁的阮殿蓉被西双版纳州正式委任命为第六任勐海茶厂厂长。和所有前任勐海茶厂厂长们不同,此次上任,她是临危受命接手严重亏损,濒临闭厂的勐海茶厂。阮殿蓉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勐海县委书记委以重任时,望向她的眼神, 凝重而又期待:“ 书记当面指示我说‘ 政府深知勐海茶厂的现状,你既是法学出身, 又学习过财务。该关就关,该破产就破产, 该停就停。’其实,政府就是希望能有一个既懂财务又懂法律的人,以合法手段关闭勐海茶厂。当然,做得好了,那是‘ 老树疙瘩发新芽’。言下之意,死马当作活马医,即便我无法力挽狂澜,也不会被追究任何责任。”阮殿蓉带着淡然的微笑说起这段往事。“
勐海茶厂在国家取消茶叶统购统销制度之后,一时之间还没有适应新的经济环境,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培养出众多普洱茶匠人的国有茶厂,我觉得就这样倒闭关门实在是太可惜了。”阮殿蓉不想成为勐海茶厂历史上的
经广泛深入调查,历时 12 天跑遍勐海茶厂东北、西北、华南等传统市场,她发现 占据生产线大头的滇红、滇绿不仅质量不达 标,且每产出1 公斤反亏损1-2 元,传统的大益牌普洱才是茶厂的核心竞争力。阮殿蓉说: “ 发现这点之后,我当时毅然决然地关停 CTC 红碎茶和绿茶生产线,重新开始投入普洱茶 生产,当时普洱茶只占实际产能的 20 %,不过 600 吨产量。这个举措实行之初,各方面压力非常大。因为当时勐海本地乃至全省老 百姓根本就不喝普洱茶,更不知道它在港澳 地区声名鹊起。”当时的普洱茶生产车间靠近 职工住宅区,生产流程不规范,工人甚至在 车间抽烟,卫生标准全然不符食品安全。从 此,阮殿蓉将注重普洱茶生产环境作为第一 要则,对于普洱茶卫生要求近乎严苛,这个 要求也一直延续到后来她做六大茶山品牌。
在1998 年的员工大会上提出重建勐海茶厂企业文化、重塑企业形象、重铸企业精神三个理念。为了实现这三个理念,要从抓标准化生产做起。
当时,信息的不对等造成茶厂的员工不仅对于标准化生产完全没有概念,而普洱茶“ 越陈越香”的理念对他们来说,简直是天方夜谭。追溯起来,其实阮殿蓉本人也颇多受惠于台湾学者邓时海先生对于普洱茶的 著述。当初跑市场调查,在广州芳村因人介 绍,发现书中提及的很多普洱茶藏品都出自 勐海茶厂。普洱茶产于云南,流转于香港, 光大于台湾,当群体意识处于蒙昧阶段的时 候,她是比较清醒的一员,然而,如何唤醒 这批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呢?她煞费苦心,远 道从台湾力邀邓时海,以及云南农大茶学院 教授邵宛芳女士等学者,在茶厂开设讲座, 意图从科学的角度解读普洱茶潜藏于时间 之中的价值,但只有少数人认同这些观点。“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为何这样做,很多人甚至认为我是‘ 想钱想疯了’,他们对普洱茶的定位还一直停留在原始传统阶段,满 足于普洱茶作为原料产地而已,我想改变这 个现状。”她说。
不可否认,这位女性在普洱茶行业里走在了大多数人的前头。除了上述作为, 阮殿蓉对普洱茶另一个重要贡献是“ 把普洱茶提升到人文层面”。为了推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,她在民间不遗余力地为普洱茶造势,推广普洱茶品牌。为了对普洱茶重新做出解读认知,阮殿蓉邀请云南著名作家雷平阳执笔撰写,组织出版《普洱茶记》,这本以勐海茶厂历史为主线,充满诗意的文人作品至今仍然是普洱茶书中的经典读本。
阮殿蓉以食品卫生标准进行规范化生产,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开创性的探索,不仅在当时行之有效,在今天看来,都是深具前卫意识的。之后的故事,勐海茶厂经改制后光大门庭,成为云南普洱茶首屈一指的龙头企业大益集团的茶厂,他们在提及阮殿蓉的时候,不吝溢美之词,直言是她把勐海茶厂带入普洱茶时代。
传承古今 起六山于一脉
正当勐海茶厂的改革初见成效,业界及当时的媒体无不寄予厚望,这个时候, 阮殿蓉却因个人原因决议出走勐海,继而创办自己的品牌:“六大茶山”。2002 年 1 月,阮殿蓉带着万般不舍, 离开了勐海茶厂。据她回忆,当时离开勐海茶厂,心中十分难受,暗自落泪很多次。在她重新整顿勐海茶厂期间,并肩作战的员工们与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她至今都记得,连续忙碌了好几个月,有一天,拖着疲惫的身体打开办公室,发现工人们都在她的办公室,见到她推门进来,热烈的掌声瞬间将她包围。这时,工人代表手中捧着一个蛋糕走上前来,大家轻声唱起了。“ 祝你生日快乐”…… 原来,今天是她的生日,她自己都忘记了。“ 他们说,我们想给你了一个惊喜,阮总,这段时间你实在太辛苦了。”说到这里,阮殿蓉眼里已经泛着泪花。
回到老家休整几个月后,同年 6 月, 她在昆明创立了六大茶山茶业公司。倾注了心血,积累多年,符合自己对普洱茶的一切构想,六大茶山初出茅庐就很快打开局面。当时六大茶山位于昆明关上区的厂部,环境整洁,焕然一新,一改传统普洱茶生产车间陈陋无序的面貌,但创业路上一波三折,值六山五周年之际,一场无妄之灾令公司损失惨重,2007 年在六大茶山厂房租用地的客运仓库,因土地权属争议纠纷,昆明百货站日新库区在一夕之间被 夷为平地,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7000 多万,公司产值缩水近 3 亿。当时的阮殿蓉尚身处杭州,然而,令人兴叹的是,遭此重创的阮殿蓉短短数月便收拾旧河山,在凤庆重建了新的茶厂。很难想象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前行,不过很多年后,她依然富于感情地描绘当时凤庆茶厂重建的场面:许多昆明老厂的工人们扶老携幼,拖儿带女跟着自己来到凤庆,有的妇女甚至还怀抱初生婴儿。那个时候,她只有一个念头: 咬一咬牙,不为别的,只要为了他们而坚强。这一咬牙,就是十载春秋。
以“ 六大茶山”注册公司品牌,寄托了自己的普洱情怀,意承先辈,以启未来。在勐海茶厂任职期间,阮殿蓉不仅洞悉了普洱茶行业经营管理的门道,并在短期内通过自学、参加培训,不断提升了自己的普洱茶知识和人文素养,早在 2005 年她就在云南日报开辟了“说茶” 专栏,推出了个人茶文化专著《我的人文普洱》,其中《陈年普洱茶:时间的重量》一文,节选入当年云南省高中语文会考试卷。
执掌六大茶山门户的阮殿蓉被视为家族“ 俊昌号”百年传人,2013 年获评中国茶叶行业年度十大经济人物,身上头衔无数,但她始终清醒认识到自己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,是一名普洱茶经营者和实业家。
- End -